野生加拿大海参编辑小刘
野生加拿大海参奇遇记:据中国的食用海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还有许多滋补佳品如:加拿大北极海参、墨西哥海
野生加拿大海参奇遇记:据中国的食用海参已有上千年的历史,还有许多滋补佳品如:加拿大北极海参、墨西哥海参、美国红参、米刺参、短刺参、八角参、澳洲秃参、光参、绿刺参、花刺参、白底辐肛参、黑乳参、糙海参等著名;以刺参、梅花参、白尼参、辐肛参等最为常见。
仿刺参品质最优,最具食用和药用价值,分布在我国的黄海、渤海海域,日本、朝鲜、韩国、韩国等地,主产于大连、烟台、长山岛等,捕捞期分春秋两季。
(二)食用质量:体壁厚而软糯,是北部沿海的食用海参中质量最好的一种。
二、梅花参
学名:Thelenotaananas
中文名称:梅花参,凤梨参
(一)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:
体长一般60-75厘米,最大可达1.2米,宽约10厘米,高约8厘米,是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。背部肉刺很大,每3-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呈梅花状,故名“梅花参”。
腹面平坦,遍布许多小而密挤的管足。口部稍偏于腹面,周围有触手20个。皮肤内的骨片很简单,一种是微小、重叠和密集的颗粒体;另一种是纤细和分枝2-3次、不规则的X形体。生活时体色艳丽,背面橙黄色或橙红色,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;腹面带赤色;触手黄色。
栖息于水深3-10米的珊瑚沙底;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,我国主要产于南海的西沙群岛。
(二)食用质量:体大肉厚,品质佳,是中国南海的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海参。
三、绿刺参
学名:Stichopusvariegatus
中文名称:绿刺参,方柱参,方刺参
(一)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:
体呈四方柱形,长约30-40厘米,最长可达90厘米。背面疣足沿着身体两侧的棱角交互排列成两行,疣足呈圆锥肉刺状。腹面的管足很多,排列成3条纵带,中间一条较宽。口部触手20个。绿刺参生活在热带的珊瑚礁内;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,我国主要产于西沙群岛、南沙群岛和海南岛南部。食用质量:为南海的食用海参之一,产量较高,品质较好,但过于软嫩。
4.花刺参:别名黄肉参、方参、白刺参。 体近圆柱形,略呈方柱状,长约30-40米,最大者可达95厘米。背面遍布许多大小不等的圆锥形的疣足(肉刺),排列不规则;沿着背面两个步带和腹面两侧的肉刺形大而突出,其它肉刺较小。腹面管足排成3条纵带,中间一条较宽。口部触手20个。生活时体色变化较大,多为橄榄绿灰色,并间有绿、黄、红和黑色斑点或斑纹。体壁内骨片主要为桌形体,附属骨片为C形体和花纹样体。花刺参生活在热带的珊瑚礁边或石块下,大的个体多在海水较深处;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域,在我国主要产于北部湾、西沙群岛、南沙群岛、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等沿岸浅海。 食用质量:为南海很普通的一种食用海参,肉质软嫩,优于绿刺参。
海参科——光参种类:蛇目白尼参、图纹白尼参、辐肛参、乌皱辐肛参、白底辐肛参、糙海参、玉足海参、黑海参、黑乳参九种。
5.蛇目白尼参:别称斑鱼、虎鱼、豹纹鱼等。背部带有不规则排列的黄色的蛇目状的斑纹,整体基色为深灰色。偏爱水深为6-18米且长有少数海草的热带珊瑚礁海底,蛇目白尼参具有肉质肥嫩的优点。
6.图纹白尼参:别称二斑参、白乳参、白瓜参等。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pdd14.site/81699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