速发海参编辑曼云

速发海参(免发海参)的加工工艺是干海参,要经过水煮——煮制——再浸泡几个步骤,其中煮制的过程最少需要

速发海参(免发海参)的加工工艺是干海参,要经过水煮——煮制——再浸泡几个步骤,其中煮制的过程最少需要半个小时,如果发制的海参比较少,一大锅水只煮一、两根海参的话,煮30——50分钟也要用掉不少燃气,本着节约环保的理念,今天稔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我家婆婆用了好多年的【海参发制秘笈】,又简单、又节省天然气,关键是发制效果超级好!!
婆婆告诉我说,她们那个时候都是用【暖瓶】来发海参,先把海参用水泡上1、2,每天换一次水,然后用大火煮的滚开,烫烫的连水一起马上倒入暖瓶中,就是那种家家都有的,提开水的12磅的大暖瓶!塞紧壶塞子,经过一个晚上,第二天倒出来的时候,海参一个个发的胖嘟嘟的!几乎堵住暖瓶口,倒都倒不出来!
老辈人对于食材的处理都有很多特别的方法
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,他们能用最有限的食材,最大限度将食物的美味儿发挥出来
也在制作过程中意外发现并挖掘出很多小窍门!
淡干海参,
什么叫淡干?
“淡干海参,性温补,适宜四季食用”。就是干海参中含有的那几种天然营养物质,比较适合冬天食用。
更适合冬天吃的是淡干海参,
(一)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:
体呈圆筒形,长约30-40厘米,最大可达1.2米,宽约10厘米,高约8厘米,是海参纲中最大的一种。背部肉刺很大,每3-11个肉刺的基部相连呈梅花状,故名“梅花参”。
腹面平坦,遍布许多小而密挤的管足。口部稍偏于腹面,周围有触手20个。皮肤内的骨片很简单,一种是微小、重叠和密集的颗粒体;另一种是纤细和分枝2-3次、不规则的X形体。生活时体色艳丽,背面橙黄色或橙红色,散布黄色和褐色斑点;腹面带赤色;触手黄色。
栖息于水深3-10米的珊瑚沙底;分布于太平洋西南部,我国主要产于南海的西沙群岛。
(二)食用质量:体大肉厚,品质佳,是中国南海的食用海参中最好的一种海参。
三、绿刺参
学名:Stichopuschloronotus
中文名称:绿刺参,方柱参,方刺参
(一)形态特征和地理分布:
体呈四方柱形,长约30-40厘米,最长可达90厘米。背面疣足沿着身体两侧的棱角交互排列成两行,疣足呈圆锥肉刺状。腹面的管足很多,排列成3条纵带,中间一条较宽。口部触手20个。绿刺参生活在热带的珊瑚礁内;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,我国主要产于西沙群岛、南沙群岛和海南岛南部。食用质量:为南海的食用海参之一,产量较高,品质较好,但过于软嫩。
4.花刺参:别名黄肉参、方参、白刺参。 体近圆柱形,略呈方柱状,长约30-40米,最大者可达95厘米。背面遍布许多大小不等的圆锥形的疣足(肉刺),排列不规则;沿着背面两个步带和腹面两侧的肉刺形大而突出,其它肉刺较小。腹面管足排成3条纵带,中间一条较宽。口部触手20个。生活时体色变化较大,多为橄榄绿灰色,并间有绿、黄、红和黑色斑点或斑纹。体壁内骨片主要为桌形体,附属骨片为C形体和花纹样体。花刺参生活在热带的珊瑚礁边或石块下,大的个体多在海水较深处;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区域,在我国主要产于北部湾、西沙群岛、南沙群岛、海南岛和雷州半岛等沿岸浅海。 食用质量:为南海很普通的一种食用海参,肉质软嫩,优于绿刺参。
海参科——光参种类:蛇目白尼参、图纹白尼参、辐肛参、乌皱辐肛参、白底辐肛参、糙海参、玉足海参、黑海参、黑乳参九种。
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pdd14.site/21721.html