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参的泡发编辑曼云

海参的泡发看似复杂,按照中医理论,海参的泡发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,一是直接用来泡发,二是一次性加入足

海参的泡发看似复杂,按照中医理论,海参的泡发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,一是直接用来泡发,二是一次性加入足够量的水,放冰箱冷藏泡发,然后浸泡在0-5°C的环境中(冰箱保鲜温度),进行充分的脱泡,保存海参的充份,此外还要确保参苗的质量要经过有关检疫部门检疫并合格,才能正式开始进行海参的养殖。
3.2 确定投放时间及投放密度
在春夏季(4~6月)放苗时首先要确保池子水温控制在10~20°C,并能够保持>2个月,若选择在深秋进行放苗,那么需要尽量选择大一些的参苗,其具体体长需>3 cm,从而保证参苗成活率及产量,水温也要控制>8°C,且温差保持<2°C,在盐度方面也需要进行良好的控制,一般不超过3‰。在投放密度方面,对于春苗(上1年经过人工培育的苗种并在室内过冬的参苗)来说,在个体上其大小为200~1 000头·kg-1,密度控制在60 000~120 000头·hm-2,第2年秋天即可收获。对于球苗(进行人工培育当年的参苗)400~2 000头·kg-1,密度为90 000~150 000头·hm2,1.5~2年即可收获。
3.3 投苗方法
在对海参进行投放处理时可采用两种方法,一种是网袋投放法,即先将海参苗放入网袋之中,为避免投放的网袋随着池水随意漂浮,可在网袋内装入一个重量适中的石子,并将参苗投放到指定的位置,由参苗自由爬出。另一种方法为直接投放法,该方法较为简单,直接将海参撒到参礁上即可。
4 日常管理
4.1 管理水位
在放苗的前期,其池塘水位需控制1.1~1.3 m为宜,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换水并消毒,当处于高温期时,要适当升高水位,需维持在1.6~1.8 m,高温期过后再将水位恢复至原样。为了保证雨季池水内的盐度不会产生剧烈的变化,需要及时对池水进行排淡处理。
4.2 管理水质
水质是进行海参海水养殖的关键,首先要确保其具有一定的透明度,保持在55~80 cm为宜,要定期进行池水换水与消毒工作。在完成消毒后,可以考虑采用微生物水质改良剂进行池水水质的改善处理,此外还要对水中浮游生物进行相应的控制,一方面要对杂藻的生长繁殖进行抑制处理,另一方面要促进池子底部的硅藻进行大量的繁殖,从而确保海参拥有足够的食物供应。
4.3 高低温期间对海参管理
当海参进入夏眠期,要对水位进行适量提升并抑制大型藻类的生长,夏季容易遭遇强降雨天气,需要在养殖池中设置排淡孔进行排淡处理,若在夏季时养殖池外的海水盐度太低无法进行相应的换水,则需要借助微生态制剂对水质进行调控,确保池水盐度保持在合理范围之内。在冬季低温期,要在结冰之前适当将池中水位提升,并进一步改良水质,提升水质透明度,从而使得在池水结冰之后其冰面具有良好的透光度,促进水质的溶氧率进一步提升。此外,要实时对海参的状态进行监控,防止出现底部缺氧现象发生。
4.4 控制大型藻类的生长技术
大型藻类对海参养殖也有一定好处,主要体现在当处于夏季高温季节时,大型藻类具有遮荫的功效,并确保池水的温度始终维持在可控范围内,不会出现突然过高现象,影响海参夏眠;一些大型的海藻类还为海参提供栖息处,使海参躲在隐蔽荫凉处顺利帮助海参渡过炎热的夏天;海参池中的大型海藻能够将池底的有害物质进行吸收与清除,并增加池水中的含氧量,有效改善水质,减少对海参的危害。在实际养殖海参的过程中,与大型藻类为海参养殖带来的益处相比,其危害更大。过多的大型藻类会侵占海参生存空间,并且当大型藻类死亡腐烂时会产生大量的有害物质,

原创文章,作者:admin,如若转载,请注明出处:https://www.mpdd14.site/21713.html